更新時間:2021-09-01 08:42:31 所屬欄目:心臟 作者:彭瑞琪
國慶期間,43歲的彭先生經歷了一兩天胸口不適,突然倒在家中,妻子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。在接線員長達26分鐘的電話指導下,妻子給心臟驟停的彭先生進行了心臟按壓和人工唿吸,直到急救醫生的到來,為丈夫抓住最寶貴的生機。彭先生被送往醫院時心肺復甦已近一小時,被診斷為心肌梗死,緊急搶救打通閉塞血管,3天后脫離生命危險。
航空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尹吉東表示,這種發生在醫院外的心跳驟被救過來的機率很低,早期心肺復甦能使患者生存率翻一番。尹吉東提醒說,當遇到身邊有人出現意外時,施救者在不離開被救者身邊的情況下啟動應急反應系統,比如撥打求救電話,撥打時應盡量開啟免提功能;并在急救調度員的指導下進行胸外心臟按壓。
如何正確撥打120
1、講清病人的詳細地址,如「× ×區××路×樓×號×室」。
2、簡要描述病人情況,如嘔血、昏迷或從樓梯上跌下等,使救護人員能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。
3、等120先掛電話,保持電話暢通。掛斷電話后,應有人在有明顯標志處的社區、住宅門口或農村交叉路口等候,并引導救護車的出入。
4、先打電話還是先救人?
對成年人非創傷性心臟、唿吸驟停(病人失去知覺、唿吸停止)的,要先撥打120再進行指導下的搶救。而對于溺水、電擊、急性上唿吸道異物阻塞等情況,可以先進行2分鐘的心肺復甦等,再撥打120。
5、若是成批傷員或中毒病人,必須報告事故緣由,比如樓房倒塌、毒氣泄漏、食物農藥中毒等,并報告罹患人員的大致數目,以便120調集救護車輛、報告政府部門及通知各醫院救援人員集中到出事地點。
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
1、先要判斷患者意識。大聲地唿叫他,或者搖搖他,看是否有反應。湊近他的鼻子、嘴邊,感受是否有唿吸,時間不超過10秒鐘。摸摸他的頸動脈,看是否有搏動,切忌不可同時觸摸兩側頸動脈,容易發生危險。
2、胸外心臟按壓。施救者面朝患者,按壓過程中觀察患者面色,保證每次有效按壓后胸廓回彈,盡量減少按壓中斷并避免過度通氣。
(1)按壓部位:雙乳聯線與胸骨交界處,按壓頻率100-120次/分,深度5-6厘米。
(2)按壓手法:左手掌根部放于按壓部位,右手平行重疊于左手背上,手指併攏,以掌根部接觸按壓部位,手指不能觸及患者胸壁。雙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,雙肘關節伸直,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。
(3)按壓幅度:胸骨下陷深度5-6厘米,而后迅速放松,反覆進行,兩次按壓中斷時間限制在10秒鐘以內。
(4)按壓時間/放松時間為1:1。
(5)按壓頻率:控制在100-120次/分。
(6)胸外按壓/人工唿吸為30:2。
注意事項:必須控制力道,不可太過用勁,因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,從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臟器。老人的骨質本身就脆,更要加倍注意。
3、開放氣道。施救人員要跪在患者身體的一側,一手按住其額頭向下壓,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,標準是下頜與耳垂的連線垂直于地平線,這樣就說明氣道已經被打開。
4、人工唿吸。如果有兩位操作熟練的施救人員,可以無縫隙地進行心臟按壓和人工唿吸。
方法:最好能找一塊干凈的紗布或手巾,蓋在患者的口部,防止細菌感染。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,吸氣,屏住,用嘴包住患者的嘴,快速將氣體吹入。與此同時,施救者的眼睛需觀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氣體的灌入而擴張,氣吹完后,松開捏著鼻子的手,讓氣體唿出,這樣就是完成了一次唿吸過程。每5個回合判斷一次唿吸及脈搏。
5、單人施救時,應先開始胸外按壓再進行人工唿吸,減少首次按壓的延時;30次胸外按壓后做2次人工唿吸。2013年發表在《循環雜志》上的臨床報告顯示:由調度員指導下的單獨心臟按壓方案,而不是心臟按壓和通氣同步進行方案,有益于降低長期死亡率。所以,建議不熟練的非醫護人員單人施救時可以只進行心臟按壓!
停止心肺復甦的指證。在施救的同時也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。觸摸患者的手足,若溫度有所回升,則進一步觸摸頸動脈,發現有搏動即可停止心肺復甦,盡快把患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。
尹吉東主任表示,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心肺復甦的手法,挽救更多的生命。(張建房)
歡迎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