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時間:2022-04-23 12:27:10 所屬欄目:維生素 作者:葉慧萍
藥食同源Tips
中醫很早就用大棗治病,我國最早的藥學典籍《神農本草經》,將大棗列為「上品」,從醫圣張仲景、藥王孫思邈,到現在的國醫大師,治病都離不開大棗?,F代藥理研究證實,大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各種營養物質,被譽為「天然維生素丸」,民間也有「天天吃大棗,一生不顯老」和「五谷加大棗,勝過靈芝草」的諺語。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大棗到底有哪些神奇之處~
紅棗的分類
市場上紅棗的種類有很多,總結下來紅棗品種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:
1 按地區分
一般以年平均氣溫15度等溫線為界,分為南棗和北棗兩個生態型。
2 按果實大小和果形分
果實大小分為大棗和小棗兩類。
大棗如靈寶大棗、灰棗、贊皇大棗、阜平大棗等等;
小棗如金絲小棗、無核小棗、雞心蜜棗等等。
將果大小與果形等性狀結合起來分為6類。
小棗型,如金絲小棗、無核小棗、雞心蜜棗、密云小棗等;
長棗型,如郎棗、壺瓶棗、駿棗、贊皇長棗、灌陽長紅等;
圓棗型,如贊皇圓棗、圓鈴棗、緩德圓棗等;
扁圓型,如冬棗、花紅棗等;
縊痕棗,如羊奶棗、葫蘆棗、磨盤棗等;
宿萼棗,如柿頂棗、五花棗等。
3 按用途分類
干品種
干品種的特點是:肉厚,汁少,含糖量和干制率均高。如金絲小棗、贊皇大棗、婆棗、靈寶大棗、郎棗、相棗等。
鮮食品種
鮮食品種的特點是皮薄,肉質嫩脆,汁多味甜。如冬棗、臨猗梨棗、大白鈴、蜂蜜罐等。
兼用品種
可鮮食也可制干或加工蜜棗等產品。如鳴山大棗、駿棗、灰棗、晉棗、壺瓶棗、板棗等。
蜜棗品種
蜜棗品種的特點是果大而整齊,肉厚質松,汁少,皮薄,含糖量較低,細胞空腔較大,易吸糖汁。如義烏大棗、宣城尖(圓)棗、灌陽長棗等。
大棗的功效
上文中我們介紹了紅棗的分類,下面我們介紹一下我們經常食用的大棗功效。
1 補氣養血
這一點是大棗最主要的功效,在中藥里面大棗被列為補益藥,大棗中含有大量的糖類物質,主要為葡萄糖,還含有與人參中類似的達瑪烷型皂甙,具有增強人體耐力和抗疲勞的作用。有人給小鼠每日灌服大棗煎劑,共3周,小鼠體重明顯增加,并且在游泳試驗中,比沒有服用大棗的小鼠游泳時間明顯延長,表明大棗有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的作用。
貧血的病人長期服用大棗也可改善貧血癥狀,大棗中富含鈣和鐵,其補血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。常用于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癥等,大棗對病后體虛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補作用。
2 健脾胃
大棗能增加胃腸道黏液分泌,糾正胃腸病損,保護肝臟?!度悍甲V》記載:「十月取大棗,中破之,去皮核,小火反覆炙香,煮湯飲,健脾開胃甚宜人」。就是在大棗成熟的季節,把棗噼開,去掉棗皮和棗核,用小火慢慢烤,直到聞到香味飄出,然后用這樣的棗煮水喝,健脾開胃的效果很好。
脾胃虛弱、腹瀉、倦怠無力的人,每日吃大棗五至七顆,或與黨參、白朮共用,能補中益氣、健脾胃,達到增加食慾、止瀉的功效;大棗和生姜、半夏同用,可以治療飲食過飽所引起的胃脹、嘔吐等癥狀,現在還常用于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。
3 美容抗衰
大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能減少黑色素的形成,預防色素沉著及老年斑的產生。維生素A有助于改進皮膚的水屏障特性,不會讓皮膚干燥。維生素B族有調節皮脂腺分泌的作用。常食大棗可使人面色紅潤,神采煥發。故俗話說得好:「一日吃三棗,終身不顯老」。
4 保肝護肝
大棗常用于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的輔助治療。每天吃20枚大棗可預防肝炎。對于急慢性肝炎、肝硬化患者及血清轉氨酶活力較高的病人,用大棗、花生、冰糖各30~50克,先煮花生,再加大棗與冰糖煮湯,每晚臨睡前服用,30天為一療程,能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,對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一定療效。
研究證實,大棗中的果糖、葡萄糖、低聚糖、酸性多糖參與保肝護肝。大棗內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的成分,可以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。大棗中的維生素C及環磷酸腺苷(cAMP)等,能減輕化學藥物對肝臟的損害,并有促進蛋白質合成,增加血清總蛋白含量的作用。大棗中的維生素能夠使膽固醇變成膽汁酸,從而預防膽結石的發生。
5 抗腫瘤
大棗中維生素C含量很高,而且含有環磷酸腺苷(cAMP)及山楂酸等成份,經過研究證實,以上三者均含有抑制腫瘤的效果。
大棗中的環磷酸腺苷(cAMP)對治療各種腫瘤有顯著療效,能有效阻止人體中亞硝酸鹽類物質的形成,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形成與增殖,甚至可調節細胞的分裂增殖,有利于癌細胞向正常細胞轉化,有抗癌作用。
大棗中富含的三萜類化合物具有抑制癌細胞的功效,尤以山楂酸效力最強,甚至超過了常用的抗癌藥5-氟尿嘧啶。
大棗所含的豐富的維生素C也是抗癌的重要因素,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,長期食用大棗有降低胃腸道惡性腫瘤發生率的作用。
大棗的食用禁忌
1 棗雖好,可常食用,但不可過量,吃多了會脹氣,因此應注意控制食量。
2 棗糖分豐富,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吃;多吃紅棗,沒有喝水漱口,容易蛀牙。
3 濕盛或脘腹脹滿者忌食;濕熱重、舌苔黃 的人不宜食用。
4 有宿疾、食積、便秘者不宜多吃;齲齒、牙病作痛及痰熱咳嗽患者不宜食用。
5 棗皮纖維含量很高,不容易消化,吃時一定要充分咀嚼,不然會影響消化。腸胃道不好的人一定不能多吃。
關注公眾號【不藥不藥】,關注健康!
公共號留言諮詢日常用藥或健康問題,專業藥師與醫師將為您免費解答!
歡迎留言: